2012年5月22日 星期二

搏擊俱樂部





First rule of Fight Club: You do not talk about Fight Club.

Second rule of Fight Club: You do not talk about Fight Club.


【搏擊俱樂部】是我生平看的第一部黑色電影,大概也是印象最為深刻的一部。

第一次看這部電影是在國二的時候,當時除了對結局感到震驚之外沒甚麼太多的聯想(說實話,很多畫面的隱喻我是完全看不懂的),但因為被它的表現手法吸引,於是我後來又重看了五、六次,直到最後我終於承認它就是那麼經典,沒辦法,因為有大衛.芬奇和愛德華諾頓,而且它的原著作者也是個不折不扣的瘋子。


(題外話:搏擊俱樂部的分類乃限制級,未滿十八歲別偷看)


以下是華麗的劇情簡介:

傑克(愛德華·諾頓飾)為某汽車公司的調查員,因為日復一日無聊的生活使其希望找到各種舒解壓力的出口。郵購各式各樣的高級傢具仍無法滿足其日漸枯竭的心靈而導致失眠。於是他找上了自助團體,在那邊他遇見比他過得更悲慘的人們(癌症患者、心理疾病患者等。)藉此催眠自己仍然是過得幸福快樂的;直到瑪拉這個冒牌貨闖進了生命,原本可以讓人放鬆的去處又變成焦慮的來源。

在一次旅途中,傑克遇到了賣肥皂的商人泰勒(布萊德·彼特飾),回家時發現公寓離奇地被炸毀,於是他給泰勒打電話並住進了他家,兩人因緣際會地成了好友,為了找尋刺激,開始創建了「鬥陣俱樂部」:一個讓彼此不戴護具而互毆的聚會,在那裡他們可以把一切不快的情緒宣洩,籍著自由搏擊獲得片刻的快感。

某夜,泰勒與瑪拉發生了關係,這讓傑克非常忌妒。同時「鬥陣俱樂部」也成了全國性的地下大組織,所有成員都將泰勒視為教父。為了辨識起見,成員還都剃了光頭。隨著「鬥陣俱樂部」規模與人數的不斷擴大,泰勒開始煽動會員對社會進行破壞,傑克對於「鬥陣俱樂部」的現況及泰勒的瘋狂模樣越來越無法忍受,所以他決定疏遠泰勒。但是,此時的「鬥陣俱樂部」成員卻發起全國性的暴動,他們炸毀了不少建築物,傑克嘗試阻止泰勒的瘋狂行徑,也發現了驚人的秘密……。



【搏擊俱樂部】有許多經典的句子,其中:

We are the middle children of history, with no purpose or place. We have no great war, no great depression. Our great war is a spiritual war. Our great depression is our lives.

我們只是歷史的過客,目標渺茫。我們沒有世界大戰、經濟恐慌,我們的戰爭是心靈的戰爭,我們的恐慌則是自己的生活。

這句話則完美點出了現代人和平生活裡的空虛迷茫,不禁令我想到朱少麟的【燕子】裡,有一段話是這麼說的:

「我吃速食泡麵,我喝即溶咖啡,我進電影院看血淋淋的暴力美學,但那多半虛假,我讀後設立場意識流小說,但那多半做作,原來我們是沒有故事的一代,我們是沒有美的一代,要說我無病呻吟,那我沒辦法上訴,你懂不懂我在說什麼?」

這兩句話奇異地互相呼應,且又精準得不容置喙。而【Fight club】講的就是這樣一個現代社會:物質文明極盛,精神文化空虛。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冷漠且乏善可陳。生活好似一灘不起波瀾的死水,並被各種膨脹的欲望填滿。

於是在這樣壓抑枯燥的日子裡,一個卑微活在城市角落的中產階級,策動了一場極具毀滅性的革命,將所有不甘於庸碌無為虛度一生的小人物集結起來,組成一隻嚮往破壞所有束縛與規則的軍隊,企圖要對整個扭曲的資本體系做出反擊。

【搏擊俱樂部】以一種嘲諷的態度嘲笑這個虛偽且如同金字塔的社會,並真的在結尾炸毀了一棟又一棟金融大樓。


大體來說,這部電影其實講了很多主題,不過要深入探討,只怕我腦力有限。但不可否認這是一部好電影,儘管年代有點久遠(1999年),它可以算是大衛.芬奇的代表作之一,裡頭也稍微運用了些意識流的表現手法,而如果你看的是電視台的重播,還會發現有些片段被痛快地剪掉了(畢竟是限制級)。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